选准“赛道”赶超跨越
——我市多领域探索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的最优路径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3 08:53:2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营造更好就业环境,把创新创业转化为支撑城市进阶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成为众多城市的共同选择。瞄准人才“赛道”,各大城市争相布局、各展所能,将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日前,财政部、人社部组织开展了2022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申报评选工作。经过两部委专家的竞争性评审,潍坊从北京、深圳、苏州、厦门等35个申报地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个入选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的示范项目入选城市,获批中央支持资金1亿元。
潍坊市为何能够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以多群体就业者视角,深入就业一线,感知我市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奎文区“零工客栈”的零工正在制作马扎。
关注农民工群体服务保障
创新提升“零工客栈”模式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清晨,记者走进潍城区昌潍“零工客栈”,硕大的白色遮阳棚里坐满了“等活”的工人。他们吃着零工食堂提供的肉包,随意沟通、交流着,在蒸腾的热气中,零工们笑容满面、信心十足。这份热情尽数驱散深冬寒意,一股活力扑面而来。
“有了‘零工客栈’之后,我们不仅拥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更是有了技能培训、意外保险、法律咨询、纠纷解决等保障,可以说就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家住潍城区清河湾小区的李女士说。
这些改变要从我市聚焦零工群体就业增收和权益保障,在全国率先打造“零工客栈”模式说起。潍坊市“零工客栈”设置待工区、培训区、洽谈区,创新订单供岗、技能扩岗、集约送岗等服务模式。
待工区,一方面环境有了大幅提升,食堂、空调、电视、饮水机“应有尽有”;另一方面,摆脱了空间限制,我市开发的“零工客栈”小程序,可以实时发布劳务双方招工、找活信息,实现务工人员网上揽活、用工者“指尖”招工。目前注册人数达到4.14万人,实现应用56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用工服务效率。
培训区,针对零工需求,搭建“培训直通车”,多次举办零工技能大赛,组织家政服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等培训1.22万人次。通过培训和竞赛,不断提升零工技能水平,逐步实现零散用工向稳定就业的转变。
洽谈区,着重于强化就业指导、纠纷调解和法律援助,全力保障零工权益。我市不仅设立了劳动维权室,免费为零工提供法律咨询、争议调解等服务,更是成立了“零工客栈”工会组织,指导用工双方签订劳务协议,有效破解口头约定引发的维权难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市还联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发零工职业伤害保险,实现了保障先行、务工无忧。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了22处标准化“零工客栈”,年服务零工达到380万人次,实现零工找活有平台、收入有提升、权益有保障,该举措也成功入选全国就业十件大事。
坊子区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了实地培训。
兜底就业困难群体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
“我现在主要负责巡查和看护齐长城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齐长城保护标志、保护界桩和有关防护设施,及时与文物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并积极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正在安丘市石埠子镇柳河峪村附近日常巡查齐长城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她因疫情影响失业后,不多久就正式入职了安丘市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
2022年初开始,我市积极响应全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部署,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借鉴外地市经验做法基础上,率先出台印发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潍坊市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岗位类别、人员范围、补贴待遇、部门职责、资金配套等。
就业政策“领头”,真金白银“兜底”。我市将城乡公益性岗位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岗位计划指标,结合各县市区工资水平和社保缴费基数,对全市城乡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进行测算,并多次沟通财政部门,将2022年乡村振兴、就业补助等各项涉及公益性岗位的财政资金进行整合,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目前已为在岗人员落实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1.34亿元。
在全域统筹、系统部署的大格局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查询现有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和社保征缴系统,全面进行人员数据筛选,核定人员就失业登记状态、社保缴纳状态、是否存在经营行为等,在“一对一”调查了解筛选人员实际情况后,为符合条件人员办理认定手续,并依照安置流程推荐安置上岗,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重点群体得到有效安置,最大程度实现城乡剩余劳动力消纳。
“得益于城乡公益性岗位,我失业后迅速找到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无缝衔接,我本身就是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毕业的,入职前又经过了系统的培训,现在已经非常适应这份工作了,待遇、福利方面也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赵女士说。
经过系统筛查匹配,目前我市已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5.3万人,提前完成了岗位开发和人员安置“双百”目标。
聚焦创新创业群体
双向奔赴打造最优就业创业环境
一批批创业者追梦向前,一家家创新企业应运而生,潍坊这座人才、企业双向奔赴的机遇之城,正在创新创业中开创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我市出台一揽子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政策,并加强措施保障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促发展、扩就业、强创业、惠民生,全市累计为各类创业群体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11亿元,直接扶持11.49万人创业,带动43.95万人就业,发放创业补贴8368万元。
当政策给力“邂逅”行动奋力,人才汇聚态势愈发鲜明。2010年,我市开全省之先河举办首届创业大赛。创业大赛聚焦我市“十大产业”及新兴主导产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专精特新”企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提供助力。多年来,出现了不少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项目。
一批高精尖人才加速汇聚,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陆续落户,潍坊正逐步成为影响力强的创新创造“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高端人才“向往地”。
2023年,我市将以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高起点规划建设“一码全链”服务体系。通过推进“智能政策经办系统、智能求职招聘系统和智能信息监测系统”三个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形成以“就业码”为“母码”,“政策码”“培训码”“创业码”“帮扶码”等N个子码为载体,实现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创业载体提升等全服务链条贯通。
数字化正深度走进我市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让产业、技术、资本、人才在潍坊这座创新城市加速聚集,就业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潍坊经验”。
就业通道畅通,创业环境优渥,我市正在人才引育“赛道”上持续发力,激活城市发展“一池春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 方文婷/文 窦圆娜 刘晓杰/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